凝视美杜莎:成就英雄的薄命女妖
3175 2
实名

通过了实名认证的内容创造者

发布于 2024-9-26 13:08:48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我是污彥祖每次🦐聊点无用艺术(反正都是个人意见)

希腊神话的蛇发女妖梅杜莎拥有将人变成石像的魔力而让人生畏,她最终遭到英雄珀尔修斯斩首的刺激故事情节,也成为历代艺文创作者最喜爱发挥的主题之一。
希腊神话的女神风采与法力各有千秋,向来难以定夺孰高孰低。然而,若提到最强大的女妖,人设鲜明的梅杜莎(Medusa)当之无愧,光是满头蛇发的形象已让人不寒而栗,更遑论在遭到珀尔修斯斩首之后,双眸仍保有将人石化的魔力,也造就珀尔修斯与梅杜莎的故事成为千百年来热度不退的图文题材。

6c01fca1a1c966dfa4ab42beb21e0af1.jpg
Dota2 Medusa
然而,在英雄光环的对照下,致命女妖梅杜莎所代表的死亡阴影是无从参透的恶意抑或命运弄人的原罪,而在历代创作者眼中的她又是什么模样呢?

从戈尔贡化名梅杜莎
女妖戈尔贡(Gorgon)是古希腊时期即流传的角色,特征为长有蛇发、尖牙、翅膀、鳞片等形象,并经常被刻画成怒目圆睁、吐舌龇牙的威吓表情,装饰于门墙、坟墓与盾甲以做辟邪之用。而刻有戈尔贡形象的石像,就目前可追溯于公元前六世纪在希腊科孚岛的建筑三角楣饰。

50a7f141bf05797c2590f4729d2e495e.jpg
远古的蛇发女妖戈尔贡形象多为怒目圆睁、吐舌龇牙的表情,装饰于建筑外观作为辟邪之用,随着时代推演而逐渐发展为渐趋柔和的女性形象。
希腊诗人赫希俄德所写的《神谱》被视为完成于公元前730年至前700年间,讲述自宇宙诞生以来的神话传说,确立神界以宙斯与其家族作为主掌核心并整理其庞大的谱系。在此书中,提出戈尔贡从单人变成斯忒诺(Stheno)、尤瑞艾莉(Euryale)以及梅杜莎(Medusa)三姊妹的说法。


珀尔修斯斩杀梅杜莎的神话传说流传已久,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的希腊瓶绘即可见到,左起:珀尔修斯、智慧女神阿西娜、信使神荷米斯,三人皆低着头避免与梅杜莎对视。
而后,罗马诗人奥维德于公元8年完成的《变形记》分为15卷,集结约250个希腊罗马神话,大多描述人物因故变成动植物乃至自然物质的故事,时间轴自宇宙创立到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掌权。关于梅杜莎的形象,在《变形记》当中则以英雄珀尔修斯之口,道出原本貌美的她为什么是三位戈尔贡当中唯一长有蛇发的。


伯纳德·所罗门为法语版《变形记》所创作的配图《珀尔修斯、梅杜莎与佩加索斯》,木刻版画,15×10.2 cm
《变形记》是极受欢迎的文学经典,持续被翻译为不同语言流传,而最早的木刻版本为1484年在布鲁日发行,到了图画书最为风行的16世纪,甚至出版了上百种的插图版本。当中以德国纽伦堡雕刻家维吉尔·索利斯制作插图的版本最为知名,此部作品于他逝世的次年才正式出版,但后来经比对画面构图与稍早在1557年由里昂雕刻师伯纳德·所罗门制图的版本不仅都是178张,主题与画面也都有高度相似,尽管这揭示出索利斯版本的原创性并不高,但其精美的品质仍备受推崇。


配有弗吉尔·索利斯插图的《变形记》于1563年发行,《珀尔修斯斩杀梅杜莎》图版,与所罗门版本的构图概念相似
而存世作品多以英雄人物与神话故事为主题的意大利艺术家安东尼奥·坦佩斯塔也在1606年出版一套多达150张的《变形记》版画,遭到斩首的梅杜莎装束造型与一般女子无异。


安东尼奥·坦佩斯塔,《珀尔修斯斩杀梅杜莎》,铜版画,10.2×11.5 cm,1606(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典藏,Public domain)

英雄与女妖,塑造成就与沦为背景
在普遍流传的版本中,梅杜莎为海神佛西士和克托之女,外型姣好并有着美丽的金发,然而在雅典娜神殿服事的梅杜莎却因为貌美而遭到海神波赛顿的侵犯,认为此举亵渎神殿的雅典娜却愤而将梅杜莎变成面容丑陋且长有蛇发的形象,当人们与之眼神对视时会变成石像。而两个姊妹也同遭诅咒,虽然没有将人石化的魔力却拥有不死之身,自此隐遁行迹。
阿尔戈斯国王因为得到将遭孙子杀害的神谕,而将女儿达妮囚禁房中,然而宙斯则化为黄金雨使她受孕诞下珀尔修斯。国王不敢直接杀害神之子,因此将母子俩放在木箱中流放于海上自生自灭,最终被小岛的渔夫所救,而珀尔修斯也长大成人。不过,岛上国王波吕得克忒斯向来觊觎达妮的美貌,为除去珀尔修斯便佯称要迎娶别国公主而向众人要求贺礼,珀尔修斯因为无礼可送而被国王指定要戈尔贡梅杜莎的头颅。


法国艺术家路易斯·罗格朗为1767年出版的《变形记》制作插图,此为珀尔修斯用恐怖的梅杜莎头颅将阿特拉斯国王石化
珀尔修斯在获得信使神荷米斯的带翼凉鞋与宝剑、雅典娜的神盾、特制皮囊以及冥王黑谛斯的隐形斗篷后也顺利找到戈尔贡的藏身之处,透过盾牌的反射影像找到熟睡的梅杜莎将其头颅砍下。而梅杜莎颈部喷出的血液,则降生为双胞胎天马佩加索斯与巨人克律萨俄耳。珀尔修斯在斗篷的掩护下避开两个戈尔贡的追击,在返途中将不欲接待他休息的阿特拉斯国王予以石化,使之成为北非的阿特拉斯山脉(另一说为阿特拉斯不堪承受擎天的痛苦,而要求珀尔修斯将自己石化)。接着,又英勇斩杀海怪以解救被献祭的衣索比亚公主安朵美达因而缔结婚约。


鲁本斯以暖色调烘托英雄救美的浪漫情境,而从珀尔修斯的盾牌可见仍在滴淌鲜血、表情惊骇的梅杜莎头颅倒影。《珀尔修斯与安朵美达》,油彩画布,99.5×139 cm,1622(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典藏,Public domain)
珀尔修斯在返回岛上后旋即将波吕得克忒斯国王石化,也在婚礼中把前来抢夺安朵美达的菲纽斯和士兵变成石像。最后,珀耳修斯将梅杜莎头颅献给雅典娜,她将之镶嵌在神盾上(一说为胸甲),这也让梅杜莎衍生出守护者、保护者的象征意义。而这般典型的英雄救美并迎来"好"结局的故事,自然也成为历代传唱与再现的名场面。


Sebastiano Ricci,《珀尔修斯以梅杜莎头颅对抗菲纽斯》
除了强调珀尔修斯的英勇与战斗过程中的惊心动魄,也有着重于呈现文本所述梅杜莎头颅的恐怖形象之经典画作。如:意大利艺术家卡拉瓦乔受到枢机主教的委托,在1595-97年间绘制两件构图类似的《梅杜莎》盾牌,于1598年致赠给梅迪奇大公;梅杜莎虽为妖物,但也因法力强大而被转化为智慧与谨慎的象征,这是梅迪奇家族相当重视的观念。


克林姆在阿西娜的胸甲描绘着古典风格的戈尔贡形象,《雅典娜》(Pallas Athene),油彩画布,75×75 cm,1898(维也纳博物馆典藏,Public domain)卡拉瓦乔以擅长的明暗对照法描绘梅杜莎在遭到斩首的瞬间,瞠目张口、鲜血滴淌的惊骇表情,也反映他对暴力美学的推崇与高超技法。此外,这套作品固然以充满戏剧张力的描绘而令人印象深刻,但明显非女性的面孔也成为讨论的话题之一,实际上确为卡拉瓦乔的自画像。


卡拉瓦乔,《梅杜莎》,油彩画布裱于杨木,60×55 cm,1597
而巴洛克时代的西班牙艺术家鲁本斯于1617年所画的《梅杜莎之头》,场景设定为珀尔修斯要去营救安朵美达而暂时将梅杜莎头颅放置于沙滩上,可见梅杜莎怒目圆睁、苍白的面容狰狞、蛇发仍在狂肆扭动,而一旁还有蝎子、蜘蛛与蜥蜴等令人生畏的动物,在在凸显梅杜莎的可怕与怨念。


鲁本斯,《梅杜莎之头》,油彩画布,68.5×118 cm,1618

梅杜莎的美丽与哀愁
相较于中世纪、巴洛克艺术时期的艺术家在呈现珀尔修斯与梅杜莎的故事时,大多著重于英雄征战的场景烘托,以及梅杜莎的骇人形象与魔力,画面充满情绪张力。19世纪以来的艺术家对梅杜莎个人的境遇与精神则有更深入的揣想与刻画,而淡化其带有危害性的女妖人设。
兴起于19世纪中期的前拉斐尔派经常以神话传说或中世纪浪漫故事为题,作为人类社会追求现代工业化而沦丧传统价值观与美感的反抗。艺术家爱德华·伯恩·琼斯的画风即因充满诗意联想的形式美与精神性而广受瞩目,政治家亚瑟·贝尔福勋爵在1875年委托他为伦敦居所的音乐室制作画作。伯恩·琼斯最终择定珀尔修斯的故事,并以文学家好友、英国艺术与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导者威廉·莫里斯的诗作《人间天堂》叙述来描绘此系列作品。他共投入长达十年的时间创作,尽管最终并未完成,但从其存世的作品作仍可见精彩的构图巧思与情感渲染。


伯恩·琼斯,《发现梅杜莎》,水粉,152.5×137.7 cm,1882伯恩·琼斯在此系列的《珀尔修斯与格赖埃》画面上方以拉丁文概述故事内容。有感于梅杜莎遭到侵犯却还受罚成妖,莫里斯在诗中描述她因为失去漂亮的金发而伤神踱步,伯恩·琼斯在《发现梅杜莎》亦着重在她哀戚面容的描绘而非强调可怕的蛇发,亦不像常见的文本是在睡眠时被珀尔修斯发现,梅杜莎的夜不成寐让观者也不禁同情她的不幸遭遇。


伯恩·琼斯,《梅杜莎之死Ⅰ》,水粉,124.5×116.9 cm,1882
在《梅杜莎之死Ⅰ》中,伯恩·琼斯忠实重现了梅杜莎的血液化为飞马与巨人,并在各个人物旁标示名字,而画面右下方还有数条被斩断的蛇发在地面蠕动,显得相当生动。后续的《梅杜莎之死Ⅱ》》呈现珀尔修斯将头颅放进袋中、准备逃离现场,在此同时,两名戈尔贡发觉梅杜莎遭到杀害而腾空飞起寻找凶手,却因看不见珀尔修斯而伸手探索的惊险瞬间。


伯恩·琼斯,《梅杜莎之死Ⅱ》,水粉,152.5×136.5 cm,1881-1882
此系列以《有害的头颅》作为终章,描绘珀尔修斯要对安朵美达表明自己是宙斯之子并向她求婚,而为避免公主遭到石化,便用水面倒影的方式让她一睹梅杜莎的样貌。他一手牵握心仪的公主,另一手举着表情平和的梅杜莎头颅,以结实累累的果树作为衬托而大幅削弱其恐怖意象,都流露出珀尔修斯的体贴。而三人面容齐聚在水面的构图设计也让观者视点一同聚焦于画面中心,从公主睁大的眼睛可得知她惊异的情绪。此作的氛围温暖、细节完整,与前面的冒险情节形成高度对比,也暗示两人迎来幸福的结局。


伯恩·琼斯,《有害的头颅》,水粉,153.7×129 cm,1885
而后,关于梅杜莎形象也陆续有跳脱出传统文本的诠释,如:瑞士的象征主义艺术家阿诺德·勃克林笔下的《梅杜莎》则在漆黑的背景中浮现,其苍白面容与哀戚眼神令人心折,而标志性的蛇发也呈现垂坠的状态显得落寞无力,这种欲说还休的神情亦让观者难以移开目光。


阿诺德·勃克林,《梅杜莎》,油彩画布,39×37 cm,约1878
有趣的是,同为女性的英国艺术家温妮弗雷德·霍普·汤玛斯的《梅杜莎》则以朦胧的笔触描绘出风姿绰约的年轻女子,仅用穿梭在发间的青蛇暗示其身分,置身于仿佛海岸的洞穴中也呼应她本为海神后裔的血统,彻底翻转之后沦为女妖的负面形象。


温妮弗雷德·霍普·托马斯,《梅杜莎》,油彩画布,61×45.1 cm,约1896
梅杜莎因为美貌而招致一连串不幸的悲剧色彩,在不同时代的审美意趣下又展现各异面貌:从早期被视为可怕的妖物并总以衬托珀尔修斯英勇事迹的标配出现,到后来逐渐成为画面的主角且其内心状态也获得深入观照,艺术家在描绘其充满力量的眼眸之外,还原她最初有血有肉的身影更显真实。

往期艺术文章:
艺术史到底有用吗?
伦勃朗凝视着你
艺术之用我是怎么看凯旋门被打包16天的搅拌艺术史,进入艺术史
文人的众筹:买驴

- End -

  

公众号

本帖被以下画板推荐:

还没有设置签名!您可以在此展示你的链接,或者个人主页!
使用道具 <
乔伊  发表于 2024-11-11 16:30:23  
3#
666
回复 收起回复
使用道具
游戏zx  发表于 2024-9-27 11:53:19  
2#
涨姿势了,
回复 收起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